吳文貴:推進行業信用建設 加強自律有序競爭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吳文貴會長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2022年,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迎來了強勁的政策東風。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新冠疫情、地緣危機對全球經濟增長和全球化帶來巨大壓力的背景下,在兩份意義重大的文件中,都對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導意見,這將是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的深刻內涵,加快推進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工作。換言之,建設行業信用體系,是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成熟穩健發展的必備賽道。
01 深刻理解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強調:“編制出臺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完善信用信息標準,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形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以信用風險為導向優化配置監管資源,依法依規編制出臺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將失信懲戒和懲治腐敗相結合。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信用立法?!睘槲覀兺暾逦孛枥L出了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的愿景。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中,則開明宗義地闡述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宗旨和意義:“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p>
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在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中辦、國辦發布了《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定義了全新的高度,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給予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特別是繼國務院發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之后,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行全面系統安排的一部重要政策性文件?!兑庖姟分苯踊卮鹆松鐣庞皿w系如何支撐新發展格局這一重要問題,有利于統一認識、理順思路、明確重點、凝聚合力,是指導“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頂層設計。
當前制約行業經濟運行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基本都可以找到其背后信用缺失的原因,也都可以找到其對應的信用解決方案?!兑庖姟穼π庞玫闹匾δ芎妥饔眠M行了高度概括和肯定。在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中,《意見》提出要“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國民經濟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進一步發揮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兑庖姟愤€提出要運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決制約經濟社會運行的難點、堵點和痛點,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等工作要求。在提出總體要求的基礎上,意見分五大方面展開,對社會信用建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由此,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信用方式等關鍵詞,將與新時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伴隨行,并為之注入新的能量、新的活力。
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信用要服務于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笆奈濉币巹潓⒄\信守法確立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提出“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體現出加強信用建設在市場經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將信用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本次《意見》的鮮明特色。在《意見》第二部分“以健全的信用機制暢通國內大循環”中,對相關重點領域進行了部署,包括:強化科研誠信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推進質量和品牌信用建設,完善流通分配等環節信用制度,打造誠信消費投資環境,完善生態環保信用制度,加強各類市場主體信用建設等方面等。這些安排和部署,突出了經濟領域的信用建設要求。在《意見》第四部分“以堅實的信用基礎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突出金融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將信用作為金融發展的基礎,強調要運用信用功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推廣信易貸、銀稅互動、銀商合作等模式,加強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強化市場信用約束等。
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要求積極探索創新,進一步發揮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為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保障。當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眾所周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迄今已經走過了23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前15年的實踐探索,2014年6月,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個重要頂層設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發布實施,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此期間,我們在一些基礎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要進展,不僅全面推行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建成了一大批信用基礎設施,實現了全國范圍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而且在運用信用理念、方法和工具創新經濟社會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譬如,通過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措施成功解決了“法院判決執行難”問題,市場監管、海關、稅收等領域探索出了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等。此外,各地區各部門還在信用便民惠企、信用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開展了一系列的“信易+”“信易貸”等創新實踐??傮w而言,這個階段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02 牢記信用體系建設服務于高質量發展的新使命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經濟復蘇前景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雖然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供給沖擊、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理應大力釋放信用紅利,讓社會信用體系為穩增長、促改革和防風險作出應有的貢獻。
使命之一:暢通國內大循環。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大循環是主體,因此,《意見》第二部分“以健全的信用機制暢通國內大循環”是文件著墨最多的內容。按照從研發、生產、流通、分配到消費的經濟循環邏輯,文件分別從科研誠信和知識產權保護、質量和品牌信用、流通分配信用、誠信消費和投資環境、生態環保信用和各類主體信用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措施。應該說,目前我們在國內大循環中面臨的問題相對較多,其中一些問題帶有典型的發展階段特色。如科研誠信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沒有完善的信用機制保障,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沒有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市場主體創新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也很難吸引高水平的企業、技術和人才。
順應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誠信文化建設也是本次《意見》的重要內容。誠信和信任是個體的道德品質,是社會的倫理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支撐和聚攏作用?!兑庖姟穼iT部署了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工作,提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加強行業協會、社會公眾、互聯網、個人的誠信建設等。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實現倫理信用和制度信用的相互促進、高度融合,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誠信基礎,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信用體系在傳統信用的資產屬性基礎上,其特有的工具屬性被社會達成廣泛共識。當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但誠信缺失問題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立足于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信用建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因此加快解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信用傳導問題,有序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信用建設,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使命之二:破解經濟運行堵點、難點和痛點,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信用交易比例已達到90%以上,我國企業信用銷售的比例也在80%左右,即使在消費領域,信用交易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但是,信用交易是把雙刃劍,它不僅可以擴大交易規模,也會帶來信用風險。近年來,我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增長,賬款回收期不斷延長,對企業的資金周轉形成了巨大壓力,疫情發生后使得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1年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余額為6.99萬億元,到2021年末增長到18.87萬億元,相較2011年末增長了170%;從賬款回收期看,2011年為29.8天,到2021年延長到了49.5天,凈增加了19.7天。相較于大企業,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體系內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話語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應收賬款被拖欠情況。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信用經濟時代,類似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賬款拖欠這樣的經濟循環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迫切需要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來破解,也惟其如此,新發展格局才能加快形成。
行業集約度低、企業話語權弱、應收賬款連年創新高等亦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痛點難點。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全行業應收賬款近一萬億,達9119億元,幾乎占到當年營收入的一半,創下新高。從各地企業反饋回的信息看,大都存在應收賬款形勢嚴峻的突出問題。應收賬款最多的是預拌混凝土產業。而對于混凝土行業而言,由于建材行業的特殊性與傳統交易習慣,施工單位對混凝土企業銷售款項的支付短缺問題嚴重,造成混凝土企業應收賬款總量逐年增長,使得企業一直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周轉風險和壞賬損失風險。2021年是房地產行業面臨巨大變局的一年,地產企業時而“暴雷”,多家房企面臨債務危機,背后引發多項連鎖反應,投向房地產資金逐步減少,行業融資環境仍然緊縮,加之疫情等不確定因素,致使混凝土企業在回款方面遭遇到了更大挑戰。近年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預拌混凝土企業合同履約質量及回款率不斷走出新低。據了解,2021年行業整體回款情況較上年降低30%,且回款周期加長,銀承、商票占比加大,企業資金成本增加,資金周轉、回款壓力達到近年來頂點,企業資金周轉率和周轉次數降低,融資成本和還貸風險加大。這都預示行業企業經營風險在增加,尤其是資金風險正在加劇。因此,我們一定要運用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來有效降低市場交易風險、提升交易效率,從而促進行業持續穩定增長。
03 以高質量的信用建設賦能行業加強自律有序競爭
“十三五”以來,我國每年都將二十余億噸水泥、一百多億噸砂石骨料、近十億噸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凝聚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輸送至市場的最終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也因此成為國家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最大宗使用的材料和構件部品?;炷僚c水泥制品產業是建材工業重要組成部分,在房屋建筑、橋梁、機場、公路、鐵路和各類工業礦業、軍事國防工程的建設中廣泛使用,不可或缺,是“中國建造”品牌的重要支撐。此外,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也是生態保護、環保利廢、應急搶險等重要領域的社會保障性產業。2021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20996.85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速比上一年增長9.2%,行業經濟總量再創新高;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成為我國建材行業中第一個年營收入破兩萬億元的產業。其中,我國預拌混凝土的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已達到和超過國際先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近33億立方米,產值超過1.3萬億元。工程泵送混凝土強度等級高達C100,泵送高度不斷刷新世界紀錄。同時,在新時代綠色低碳創新發展中,預拌混凝土行業擔當起環保利廢、生產綠色低碳混凝土的重要責任。我國預拌混凝土行業已發展成為與建筑施工密切聯系的但相對獨立的材料加工制造業。
加快推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國于2000年左右就提出了社會信用體系的概念,并將其作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抓手,在二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了從市場體系、信用體系,到如今高質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階段。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也進行過十三年的企業信用評價工作,這是行業信用建設的初級階段。
從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到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至今,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一些基礎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要進展。從全面宏觀提升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到充分結合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矛盾,將信用作為有效供需銜接的保障、優化配置資源的基礎、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在“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信用體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選擇。一方面,依托強大國內市場,以健全的信用機制暢通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以良好的信用環境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炷僚c水泥制品行業如何以高質量的信用建設賦能行業加強自律有序競爭呢?
推動體系自身進一步健全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總體設計指引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初步搭建起來,在統一信用代碼、信息歸集共享、信用產品開發應用、聯合獎懲機制、信用市場培育、城市信用建設、誠信宣傳教育等環節取得積極進展。此次《意見》繼續對信用體系基礎性建設作出部署,要求健全信用基礎設施、培育專業信用服務機構、強化信用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有序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信用建設、加強誠信文化建設等;也進一步強化了規范發展理念,要求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規范完善各領域各環節信用措施。如,提出堅持穩慎適度,編制清單、準確界定適用范圍,確保過懲相當。
推動與行業進步發展深度融合應用。建設社會信用體系不是為建而建,而是為了用。在社會信用體系初步框架搭建后,必須進一步強化應用、以用促建,這是促進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表現?!兑庖姟访鞔_提出,要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國民經濟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將運用社會信用體系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強化資本市場信用約束、推動信用監管等作為工作重點,很好契合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也是信用體系能夠更好發揮作用的突破口。
推動行業自律促進行業有序競爭。深刻理解把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尤其要重視以下四方面內容要求。
一是強化信用機制。信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完善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關系,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兑庖姟诽岢鰧⑿庞门c國民經濟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推進質量和品牌信用建設,旨在通過信用機制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市場主體誠信意識和履約能力,促使企業將守法誠信要求落實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建立良好的信用鏈條,降低交易成本。
二是強化運用信用手段。《意見》提出推進重點行業領域信用建設,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監管等重點工作,旨在進一步提升監管效率和精準治理能力。針對部分行業領域仍然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違法違規現象、危害社會正常秩序和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等行為,提出了一系列重點措施,通過嚴加監管、實施失信懲戒、開展專項治理等,依法進行整治約束。
三是強化信用法治建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規范化、高質量發展。信用法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推動構建信用法治格局,是實現社會信用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印發《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2021年版)》和《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2021年版)》,對規范開展信用信息記錄及其共享公開、失信行為認定和懲戒等進行了制度性設計,標志著信用建設法治化進入了嶄新階段?!兑庖姟吩诖嘶A上,進一步強調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加快推動出臺社會信用方面的綜合性、基礎性法律,建立健全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信用激勵懲戒、信用修復等制度,表明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快信用法治建設步伐,對信用法治體系進行全面布局。
四是強化增進信用理念和弘揚誠信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和社會環境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兑庖姟窂娬{要加強誠信文化建設,開展誠信宣傳和輿論監督,加強各類主體信用建設,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長效機制,使誠實守信成為各類主體的自覺追求和價值導向。
原文發表于 2022.05《 混凝土世界》總155期
來源:CCPA
作者:吳文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CCPA泡沫混凝土分會工作細則2009-10-30
- CCPA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領導名單2010-04-01
- CCPA科技委員會領導名單2010-04-01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六屆五次會長會召開2010-04-06
- CCPA教育與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和科技工作委員會隆重宣告成立2010-04-06
- CCPA墻板分會理事會名單2010-04-15